如今,刷短视频已成为许多人的闲暇时光的标配动作。手指不自觉地滑动,一个又一个几秒、十几秒的短视频被迅速切换,人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屏幕吸引,根本停不下来。当你陡然间抬起头来,发现一个小时已经过去了,再一恍惚,发现已经深夜了。短视频占据了许多人的空闲时间。多少次刚放下手机,却又鬼使神差地拿了起来。明明接收了一天信息,时间却都浪费在碎片化内容上。本来是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为何悄无声息地侵占了我们这么多时间?
认知的双加工系统此消彼长
短视频是利用人类大脑信息加工的特点而设计的,满足了我们大脑多通道的信息加工需求。尽管只有几秒到几十秒,其多通道的感官唤醒却增强了用户对信息内容的体验,激活了用户的愉悦感,也进一步增加了使用频率和时长。
短视频的高收益陷阱容易让人们不知不觉沦陷。只需要手指向上滑动便可获得丰富、不断的信息流,这大幅降低了信息获取所需要的努力和认知投入,这样一种低投入高收益的感觉会强化个体的使用行为。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大脑经历了什么呢?认知的双加工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和决策是依靠控制化加工系统和自动化加工系统协同实现的。其中,控制化加工系统是自上而下的加工系统,不依赖环境线索,是基于规则的,需要有意识地参与;自动化加工系统则是自下而上的加工系统,是依赖环境线索的,是联想的、自动的,不需要注意力特别集中地参与。
在日常的行为决策中,这两套系统是此起彼伏协同运作的,为了理性而有效地实现目标,必须>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刷短视频。根据用户与短视频媒介之间的互动方式,刷短视频可分为工具性使用和仪式性使用。前者是指有目的的使用,例如从短视频中学习某些知识;后者是指习惯性使用,随着行为结果的不断强化,刷短视频逐渐变成习惯且难以控制。从工具性使用到仪式性使用,是短视频沉迷的形成过程。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当打开短视频时,要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学习类的,可依据学习目标来定;如果是休闲娱乐类的,应限制使用时间。观看短片时,应当有意识地调动大脑的控制化加工系统,努力使之处于激活状态。如果发现短片对自己的情绪或压力产生了消极影响,应及时停止观看,转向其他更有意义的活动。
还可以使用一些技术手段来限制短视频的使用时间。例如,设置屏幕使用时间限制,限制每天使用短视频的时长;关闭或卸载短视频应用,避免受到诱惑。同时,还可以培养其他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逐渐减少对短视频的依赖。
刷短视频可以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但不要让它成为一种沉迷。有意识地控制使用时间,调动大脑的控制化加工系统,才能真正享受短视频带来的乐趣,而不至于越刷越累越空虚。
发表评论